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
 
 首页  部门概况  学工新闻  通知公告  政策制度  下载专区  联系方式  党建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新闻>>学工新闻>>正文
  •  学工新闻 

学工新闻

建党百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微党课二十六:为什么数万青年奔赴延安​?​
2021-09-10 13:51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促进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党员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学生党员代表,全年推出系列微党课100期,充分运用创新理论、权威数据、鲜活事例、生动话语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传播党史党音,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主讲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学生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  

张燕琴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瓦窑堡会议上,党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当时流行的“速胜论”“亡国论”等错误思潮,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列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问题,拨云见日,驱散迷雾。延安,成为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又快活的日子。

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来了。据任弼时1943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占了71%,初中约为30%。这些奔赴延安的有志青年,大都家境殷实,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些甚至是“大家闺秀”和“豪门公子”,在当时可以预期美好的“个人前程”。还有一部分人更为特殊,是不远万里归国抗日的爱国华侨青年。奔赴延安的路漫长而艰辛,要克服重重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梁漱溟形容通往延安的路:“车是军用大卡车,无篷。路是军用公路,而自西安往北,愈走愈高,缺乏桥梁涵洞,车行危险而且费事。"作为社会贤达,梁漱溟进入延安尚且如此艰辛。对于知识青年而言,每一步都是惊险,每一步都是一次人生的考验。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一位青年的答案是,在南京,“只有老官吏、老官僚。屡屡总是叫我们在一个办事处里等一等,于是,明天再来。很多人就是这样走掉了”。摄影家吴印咸的答案是延安乃“理想所在”:“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看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人身穿粗布制服出现在延安街头,和战士、老乡唠家常,谈笑风生,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丁玲的答案是“这是乐园”:“我们才到这里半年,说不上伟大建设,但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不见烟馆,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八小时工作,有各种保险”。“我在延安的街头一看,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自己要为什么而活”,这是白求恩的答案。

革命圣地延安的主要开创者、党的领袖毛泽东的答案是什么呢?1940年,毛泽东在《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中做出了回答。答案是延安有“十个没有":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没有官僚作风,没有不良风气,没有萎靡不振;有理想,有信仰,有民族的希望,这是延安让人舍生忘死奔赴的原因,也是不同时代人们的不懈追求。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说,青年知识分子在圣地延安接收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有的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有的以笔为枪,创作出无数鼓舞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心怀理想,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全民族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闭窗口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邮政编码:300384 版权所有 天津城建大学_党委学工部 电话:022-2308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