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
 
 首页  部门概况  学工新闻  通知公告  政策制度  下载专区  联系方式  党建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新闻>>学工新闻>>正文
  •  学工新闻 

学工新闻

建党百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微党课七十七:“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021-11-29 14:07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促进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党员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学生党员代表,全年推出系列微党课100期,充分运用创新理论、权威数据、鲜活事例、生动话语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传播党史党音,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主讲人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系学生第二党支部

刘锁兰

他隐姓埋名28载,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坚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信条;他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勋章、“共和国勋章”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于敏!

1944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随后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从此,于敏便与理论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羁绊。

1951年,研究生刚毕业不久的于敏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此开始了他的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生涯。

1961年,时年34岁的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渐入佳境,但在与时任近代物理所所长钱三强的一次谈话之后,他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正如于敏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转折就是他开始从事氢弹研究,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在国际上,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研究更是被核大国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可以说,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零开始,不断依靠自己的勤奋,一步一步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通过不懈努力,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创下最短研究周期纪录。在于敏的组织和部署下,我国氢弹理论研究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试验的最终检验才能确定是否正确。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正式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也是从那时起,于敏确信他的氢弹原理是正确的,他也确信,我国已经取得了设计实战氢弹的自由。

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其形状之大在爆炸点以北250公里处仍能看到,烟云升离地面10公里,仿佛一颗人造“大太阳”,这标志着我国的氢弹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又取得了一个质的飞跃。

纵观全球,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中国的速度堪称世界之最。

婉拒“氢弹之父”称呼,他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却始终不肯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曾这样婉拒别人称呼他为“氢弹之父”。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背后无数个像于敏一样,为了国家大义,甘愿“隐姓埋名”、披荆斩棘、忘我奉献的奋斗者们,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脊梁”。在他们身上,折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光辉,他们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忠于职守、以身许国,让我们向这些共和国的脊梁们致敬!

关闭窗口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  邮政编码:300384 版权所有 天津城建大学_党委学工部 电话:022-2308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