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临近春节,奥密克戎病毒突袭津城。面临这场疫情“大考”,天津城建大学学生工作队伍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守阵地、冲锋在前,在“辅”上尽职责,在“导”上下功夫,全“员”守护着一万八千余名学生的平安健康。
他们身兼数职、各显其能,用坚毅、担当和奉献书写着学工人的抗疫“战歌”;他们不辞辛劳、勇挑重担,用温暖、爱和力量诠释着城大人的初心与使命。
坚守岗位,全员响应
用汗水彰显集体力量
面对疫情,天城大学工人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执行优势和密切联系学生优势,坚持防控必须从严、数据必须精准、任务必须落实,即刻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
疫情出现后,学工部第一时间联动各学院,对疫情防控工作实行全覆盖、全链条管理,做到“处处有人在、事事有人管”,以最快速度、最有力措施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全体学工人迅速响应,开展“拉网式”信息排查,全员做到疫情防控全时态、不间断,不留工作断档与断层,实现“一般监测”与“重点防控”相结合,全面收集学生信息,做到全校学生全覆盖、无死角,及时完整了解学生实时动态,以万分精细铸就“四个百分百”迅速落实。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柴庆凯巧用各种线上小程序,准确掌握、详尽汇总每一位学生的当前信息,每天10余次情况汇总,上千条消息提示,排查追踪不忘暖心守护,“别担心”、“辛苦了”、“注意安全”、“做好防护”、“要多喝水”是高频话语;“煎饼果子加油!”、“get黄码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但是要向社区报备喔”,他也会用诙谐的语言安慰学生。
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李泓嘉通宵达旦坚守阵地,从电话、微信、QQ到腾讯会议,通过“键对键”的形式保持与学生“心连心”的沟通。当地处偏远地区的一名学生做核酸条件不便时,他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公安局,确保学生能尽快完成核酸检测、拿到结果。
理学院辅导员陈卓说:“我的学生,我来守护!摸排清楚每一名学生的身心状况,我们才能安心休息。”询问体温数据是“一日三餐”,督促健康打卡是“家常便饭”,关注学生动态是“每日功课”。
学工部作为全校一万八千余名学生信息汇总报送的“中转站”,也是学生数据流向的终端,更是通宵达旦地坚守阵地,与一线辅导员形成“人人参与、时时共享、事事联动”的合力,做到数据准确,就是为精准防控和科学决策贡献力量。

凝心聚力,全过程引导
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疫情发生后,学工部及时发布三封“书信”,加强正面宣传与学生思想引领:《致我校在津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致天城大在津学生倡议书》、《致天城大学生志愿者及家人的一封信》。要求学生响应国家号召,遵守学校规定,紧密联系学生家长,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引导所有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自觉践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学院辅导员也充分发挥网络思政优势,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利用音视频、图画、漫画、文字等形式向全校学生普及防疫知识,及时分享每天发生在身边的战“疫”先进事迹。特别是城市艺术学院师生以艺战“疫”的优秀作品,得到了人民日报、中青报和学习强国等平台的报道。


在老师们的带动和鼓舞下,学生党员们冲锋在前,退役大学生们主动请缨,广大天城大学子集结一线、星夜出战,化身“志愿红”和“暖大白”,用实际行动发扬“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精神。


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邓亚南每天从媒体信息中筛选出权威并富有正能量的消息,用官方认可、通俗易懂、合理有效的方式宣传给每位学生,利用土木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平台推出“请党放心 抗疫有我”、“土木砼心 守护津城”系列宣传报道。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赵彤的爱人是一名人民警察,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24小时坚守在抗疫一线,怀有八个月身孕的她,从信息摸排、数据上报到疫情防控、安全教育,从发动学生干部通力协作到号召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连续好几个昼夜的紧急排查,做到精准汇总上报数据,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用贴心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安心、让每位家长放心。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纪红梅深情撰写《送你一朵小红花——和留津同学们说几句心里话》,为因疫情暂留天津的同学们护航和点赞,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同时,也为留津学生中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工作的“志愿红”们加油鼓劲,网络思政教育“在线”更“走心”。
全体学工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辛勤付出、不辞劳苦的长久坚守,向学生实时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守土尽责,全方位关怀
用实干展现先锋本色
自疫情发生以来,受疫情影响未能按计划返乡的留津学生成为辅导员们最大的牵挂和最深的惦念。
学工部第一时间联动各学院,根据留津学生具体情况压实“一对一”包联责任人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也及时开通心理支持邮箱、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科学细致地做好留津学生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张燕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周涵走访看望留津学生,帮助他们疏解心情,带去老师们的叮嘱和关切。守护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背后有学校,身旁有老师的踏实与力量就是全体学工人在“硬刚”奥密克戎的征途上最坚实的足迹。
疫情突发以来,天城大学工人率先垂范,勇做抗疫志愿服务“排头兵”,关键时刻冲锋陷阵,共同守护津城的平安,用实际行动书写舍小家、顾大家的抗疫故事,树立榜样,鼓舞士气,坚定信心。
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沙翠霞,在连续的核酸大筛任务中,第一时间报名,主动申请值守晚夜班,勇挑重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关注居民情绪,倾听群众诉求,及时给予安抚和心理支持,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向瑛自天津出现本土疫情后,第一时间向红桥区水竹花园社区报到,从1月9日起连续一周奋战在志愿服务一线,在社区党员先锋岗位上让党旗高高飘扬。
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李二娜从第一次的跃跃欲试,第二次的倾情投入,到第三次的持续坚守,积极为西青区张家窝镇四季花城社区核酸筛查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刘凯、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李吉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辅导员马月轩临危受命,跟随学校其他27位抗疫突击队成员毅然背起行囊奔赴津南,无所畏惧,逆向而行,为抗疫攻坚战增加战力。
建筑学院辅导员梁隽杰,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时梦璠、段占宇,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周涵,地质与测绘学院辅导员邓文玉,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龙……老师们穿上红马甲,身着防护服,奔走在社区楼栋间,助力核酸大筛,努力当好疫情群防群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在寒冷的冬日,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在这场与奥密克戎赛跑的战“疫”中
天城大全体学工人
用临危不惧
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
在挑战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他们亮身份、树形象、明职责、见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们靠得住、顶得上、信得过、打的赢,在每一个学生需要的地方,展现着当代大学辅导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坚定信念、众志成城,只言使命、无问西东,在这场抗疫“大考”中,交出了属于学工人的满分答卷。